胡德太脆?你的打法或許就不是戰巡的打法!
1905年,英國開始建造“無畏”號戰列艦。從此,世界海軍戰列艦進入到了無畏艦時代。無畏艦讓世界各國以前建造的戰列艦一夜過時,自然也吸引了各國海軍的關注。就在英國建造無畏艦的時候,另一艘戰艦的建造卻在低調中同時進行,這就是“無敵”號。1907年,“無敵”號下水;1909年,該艦建成服役。
“無敵”號戰列巡洋艦是世界第一艘戰列巡洋艦 “無畏”號的服役讓戰列艦進入到新時代,而“無敵”號的服役讓世界海軍中新增添了一個艦種——“戰列巡洋艦”。這源于英國第一海務大臣約翰·費希爾的構想。費希爾在參考了日俄戰爭中的海戰后提出,要在裝甲巡洋艦的基礎上研制一種新式戰艦。該型戰艦要有戰列艦的火力、噸位和大小;在渦輪蒸汽輪機的帶動下,該種戰艦的航速要遠超一般戰列艦,達到裝甲巡洋艦的水平;與此相對,該種戰艦的防護只要達到或部分超過裝甲巡洋艦即可,水平遠遠弱于戰列艦。
英國第一海務大臣約翰·費希爾 英國海軍對戰列巡洋艦賦予了三項任務:1. 突破敵方由輕型艦艇組成的警戒屏障進行強行偵察;2. 作為戰列艦艦隊的前衛和后衛給以主力支援;3. 跟蹤追擊海戰中撤退脫逃的敵艦。費希爾在向英國海軍部提交的預算報告中這樣描述戰列巡洋艦:“裝備8門12英寸(305毫米)主炮的該級戰艦可以追捕并且摧毀敵方任何種類的巡洋艦,而遇到更為強大的對手時,將憑借25節的高速擺脫對方的糾纏……,這種‘理想型巡洋艦’將會成為真正的巡洋艦殺手!”。而對于重甲重炮的戰列艦,費希爾的評價充滿了蔑視:“在晝間的某些水域,戰列艦將對潛艇毫無防護能力,而在夜間的任何地方都是如此。戰列艦唯一的作用就是被擊沉!” 一戰爆發后,英國的戰列巡洋艦的確如設想般風光了一把。在福克蘭海戰、赫爾戈蘭灣海戰和多格爾沙洲海戰中,英國戰巡都成了德國裝甲巡洋艦的噩夢。然而在日德蘭海戰中,英國戰巡的神話被擊破了。在此戰中,英國三艘戰列巡洋艦被德國戰列巡洋艦艦隊秒殺。英國將日德蘭海戰中得到的教訓用在了“胡德”號戰列巡洋艦上,誰想到“胡德”號在二十多年后的丹麥海峽海戰中再次被德國“俾斯麥”號戰列艦秒殺。這樣的結果的確讓人有些失望。
日德蘭海戰中,三艘英國戰巡被秒殺 今天,人們的確可以用事后諸葛亮的態度譏笑費希爾。但在喵編看來,費希爾的決策和想法是符合歷史邏輯的。首先,當時海戰的發展必然導致裝甲巡洋艦重火力化。“無敵”號服役之前,日本已經開始服役筑波級裝甲巡洋艦。該級巡洋艦裝備了戰列艦的305毫米艦炮。筑波級也被日本人吹噓“世界第一型戰列巡洋艦”。但只要看看戰列巡洋艦的定義,就明白這完全是日本人自吹:筑波級巡洋艦的尺寸噸位就是巡洋艦級的,根本談不上是戰列巡洋艦。 這種將戰列艦火力搬上巡洋艦的思路后來屢見不鮮。二戰中美國阿拉斯加級巡洋艦就裝備了305毫米主炮。德國的德意志級裝甲艦上則裝備了280毫米主炮。德意志級裝甲艦的三號艦即為“斯佩伯爵”號,也就是《戰艦世界》中D系六級金幣巡洋艦“斯佩伯爵”號的原型。可見,這種讓巡洋艦擁有戰列艦火力的思路一直影響著世界海軍。
《戰艦世界》中的斯佩伯爵 而航速的確是海戰中的關鍵因素。在日德蘭海戰中,雙方戰巡之所以首先激烈交火,就是因為雙方戰巡航速較快。當英國航速較快的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趕到戰場后,德國艦隊只好選擇撤退。如果德國艦隊擁有航速和火力都足以匹敵伊麗莎白女王級的戰列艦的話,日德蘭海戰或許是另一個結局。
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厭戰”即屬于該級戰列艦 從費希爾的報告和英國海軍部的定義看,戰列巡洋艦這一艦種的建造目的就是為了獵殺敵方巡洋艦,而不是為了參與戰列艦對射。很多次戰列巡洋艦的嚴重損失,都是因為在作戰中違背該種戰艦的建造初衷。實際上,真正淘汰戰列巡洋艦的并不是該種戰艦的嚴重損失,而是熱機技術的進步——人類已經能夠建造兼顧航速、火力和防護的高速戰列艦了。 那么,結合歷史上的情況,“胡德”這樣的戰列巡洋艦在《戰艦世界》中該有怎樣的打法呢?喵編以為有這樣幾點:1.從己方艦隊角度考慮,應盡量跟隨己方戰列艦行動;2.從殲滅敵方艦隊角度考慮,應率領己方巡洋艦隊迎戰敵方巡洋艦隊;3.無論哪種情況,一定要保持高航速機動,切忌停船挨打或與戰列艦糾纏;4.當難以適應戰艦的高航速和艦炮裝填以及炮塔回旋的低速度反差時,可以用“斯佩伯爵”號鍛煉手感。
《戰艦世界》中胡德,或許我們誤會了她? [編輯:葉子豬小秘書]
|
本新聞及文章僅代表發表廠商及作者觀點,不代表葉子豬本身觀點!